当前位置:林则徐纪念馆 -> 资讯 -> 文明之风
分享到:
第113期“文化讲堂(道德讲堂)”《静水流深 
善举无形——全国“见义勇为”道德模范朱海义》
精彩回顾
发布时间:2022-02-22浏览量:

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,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,2月21日下午,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第113期“文化讲堂(道德讲堂)”《静水流深 善举无形——全国“见义勇为”道德模范朱海义》在多媒体厅举行,全馆干部职工参加学习。

 

 

道德讲堂现场

“解读家风家训”环节,宣讲员讲述了杜富国的家风。杜富国,1991年11月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农民家庭;2010年,入伍参军,成为云南省边境线边防连队的一名战士;2015年,在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下达后,杜富国主动向组织请缨参加这次排雷任务;2018年10月11日,在云南省麻粟坡县坝子村雷场,面对一枚已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,杜富国向战友喊道:“你们退后,让我来!”就在按照作业规程,小心翼翼地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,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雷炸了。爆炸的一瞬间,杜富国扑向旁边的战友,正是这义无反顾的一挡,让距离他几步远的战友只受到了轻伤,而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手臂……。生死关头,杜富国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,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。

术后的康复是极其艰难的过程,杜富国慢慢适应着新的生活,时刻保持军人的作风,一点点独立完成穿衣、吃饭、叠被等日常生活,并且经过不懈地努力,他再次超越自我,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系列节目,成为一名播音员。

 

宣讲员讲述杜富国家风

“爱国敬业、善良淳朴”家风影响下,杜家兄妹四人积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,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地书写着“铁肩担道义,热血铸忠诚”。二妹杜富佳是一名护士,新冠疫情爆发后,请战支援湖北,奔赴抗疫一线;三弟杜富民是一名医生,坚守重症病房,争分夺秒挽救生命;四弟杜富强是一名军人,在雪域高原巡逻执勤,用一腔热血守护一方安宁。他们怀揣着同一个信念:守好自己的阵地。学习他们的事迹,我们进行了一次思想的再教育和精神的再洗礼。

 

宣讲员讲述道德模范朱海义事迹

本期“学习道德模范”环节,宣讲员讲述了道德模范朱海义的事迹。朱海义,1991年2月生,陕西旬阳城关镇青泥社区居民。2020年11月,入选2020年8月-9月“中国好人榜”见义勇为好人称号;2021年11月5日,被授予“全国见义勇为模范”称号。

2017年8月19日,朱海义驾车在汉江棕溪渡口等候趸船时,突然看到一辆黑色面包车落入水库,没有片刻犹豫,停下车飞奔过去,从4米多高的堤坝跳入水库,奋力游向正在下沉的车辆。朱海义跳车入水,3分钟连救3人,上演生死时速。上岸后,他一面安慰被救者,帮助联系家属;一面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,拨打120请求救援。第二天,朱海义又协助开展搜救工作。回忆起救人情景,朱海义说:“当时只看到水中的险情,一心只想着救人,别的什么也没想。”作为“全国道德模范”,朱海义接受采访时,反复强调一句话:“只要是义举,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。”

 

我馆员工发表心灵感悟

在学习朱海义的先进事迹后,我馆员工发表了心灵感悟:朱海义在生死攸关的关头,将他人的生命建立在自己之上;他为人低调,不需要别人报恩,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帮助他人、善待邻里、尊老爱幼的高尚情操。这种见义勇为的利他精神和扶危济困的助人品质值得我们学习。

 

品味国学经典环节

“品味国学经典”及互动环节中,宣讲员介绍了中国四大名绣:苏绣、湘绣、粤绣、蜀绣。四大名绣之称,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,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,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。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,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。而其中苏、蜀、粤、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,影响尤大,故有“四大名绣”之称。中国“四大名绣”在明清之际开始蜚声中外,目前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绣品包括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虫鱼等,其题材、形式、层次、色彩、空间的表现,乃至针法及装饰效果均有新的创意。时尚与传统完美结合,画理与绣艺融于一体。构图疏密有致,画面溢彩流光。给人以新鲜、强烈的视觉冲击。

 

廉洁警示学习

  最后,我馆员工结合图片与视频进行廉洁警示学习,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,扎实营造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干事创业氛围,自觉做到自律、自警、自醒、自重,始终保持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本色,以更加饱满的精神、昂扬的斗志、务实的作风投入纪念馆建设中。

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© 2019 林则徐纪念馆    闽ICP备13007429号   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      访问总量:329548    今日数量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