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李道兴,省社科联原副巡视员、学术部原主任、省林则徐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林其华,省水利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梅长河,省水利学会会长、省水利厅原副巡视员连伟良,林则徐基金会执行会长王犹升,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处处长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能志,省防汛督察专员郑国恩,中共长乐区委常委、统战部长余岸明,市园林局副处长周达,市西湖公园管理处主任王晶,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、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陶本艿,省林则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茅林立,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、省林则徐研究会副会长刘传标,市林则徐纪念馆党支部书记、馆长陈继勇,林则徐书画院执行院长林坚,则徐戒毒所所长林淑珍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。李道兴主任在仪式上致辞,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、省林则徐研究会副会长林国平主持会议。
林则徐不仅是民族英雄,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水名臣。道光八年(1828)至道光九年(1829),林则徐在家乡为父亲丁忧守孝期间,曾主持修浚了福州西湖。这是历代以来福州西湖的一次大修浚,避免了西湖因淤塞而消失不在的命运,为福州水利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林则徐在浚湖前后,所展现出的爱国爱乡、关心百姓、不计得失、勇于担当、勤勉务实、公正廉洁等宝贵精神,值得后世永远铭记和传承。
本次论坛包括主旨发言和自由讨论两项议程。上午,5位来自厦门大学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、林则徐基金会、省林则徐研究会等机构的领导、专家,结合丰富翔实的图文课件,分别从林则徐疏浚福州西湖的史实、思想、启示、意义,以及当前福州西湖水利建设等方面展开研讨与交流,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
下午,来自史学、水利、科普、园林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福州名人后裔代表30多人,围绕“林则徐疏浚福州西湖的当代价值”“林则徐的水利思想”“如何在福州西湖文化建设中融入林则徐元素”“福州西湖与名人的关系”等主题展开自由讨论。刘传标副会长主持座谈会。会上,大家结合自身学术背景和工作经验,踊跃发言,各抒己见,充分肯定林则徐疏浚福州西湖的成效,并为今后福建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。
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、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。此次论坛,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相互学习,思想碰撞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为2019年“纪念林则徐疏浚福州西湖190周年”活动,以及福州西湖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参考,充分彰显水利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以及林则徐爱国爱乡的情怀,也为当前福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佐证和借鉴。
【延伸阅读】
本次论坛上的大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?又碰撞出哪些灵感的火花?以下精选五位主旨发言专家的演讲内容,以飨读者。
林则徐疏浚西湖的两点启示
精彩摘声:林则徐疏浚西湖,只是他一生为民生涯中的一段插曲,但是我们从这段插曲中,可以更加了解到林则徐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赤子报国情怀和为民情怀。从清代官僚的休致制度看,一般的官员因故回到自己的家乡,一般是不得参与家乡的共同事务的,但是林则徐为了福州的民众利益,为了清除福州积年的水利弊病,他还是挺身而出,毅然担当起疏浚西湖的重任,并且善始善终,使西湖得到全新的治理。
其二,林则徐这一次疏浚西湖,可以说是明清时期疏浚西湖最为成功的一次疏浚工程。我们后世人在评价林则徐功业的时候,往往说他是一位水利专家。其实,在中国传统社会里,官员的职责是没有明确法令限制的,一位官员,可以是翰林院里的编修、编撰,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文史等,又可以是执掌刑法、吏部、礼部、户部,同时也可以担任地方上的诸种职位。林则徐一生中,就担任过不同部门的官员,如漕运、巡抚、总督。在林则徐的一生官宦生涯中,财政、刑法、行政、掌兵、治水等等,无不有所经历,有所成就。林则徐与同时代的官僚相比之下高出一筹之处,就是林则徐无论在哪种职位上,都能够尽责尽职,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,做出好的成绩来。
从林则徐疏浚西湖看其治水养民思想
精彩摘声:农田水利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。林则徐认为水利兴修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好坏,而且关系到国家赋税收入的溢绌,“水治则田资其利,不治则田被其害,赋出于田,田资于水,故水利为农田之本,不可失修”。“水道多一分之疏通,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。”因此,林则徐把兴修水利看作是致治养民之本,在其重要水利著作《畿辅水利议》中,引用乾隆二年七月上谕:“自古致治,以养民为本,而养民之道,必使兴利防患,水旱无虞,方能盖藏充裕,缓急有资。是以川泽、陂塘、沟渠、堤岸,凡有关于农事,预筹画于平时,斯蓄洩得宜,潦则有疏导之方,旱则资灌溉之利,非可委之天时丰歉之适然,而以临时赈恤为可塞责。”林则徐对西湖的疏浚,即是他治水养民思想的一个很好诠释。
林则徐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“民惟邦本”思想,认为国计与民生是相互联系的:“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,朝廷之度支积贮无一不出于民,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,所谓民惟邦本也。”他从经济方面阐明了国与民的互相依存的关系,把民当作国家生存的基础。林则徐疏浚西湖,是从国家和百姓的整体利益出发,他因清厘湖界而触犯了沿湖豪右的利益,遭到不实诬陷,正是其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精神的生动体现。
福州西湖对排涝的影响
精彩摘声: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区域,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,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,被人称为“福建园林明珠”。西湖和左海水面面积约48.4hm2,汇水面积10.0km2。
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郡守严高所凿,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;五代时,福州西湖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;到宋代更富盛景;清道光八年(公元1828年)林则徐疏浚西湖,为湖岸砌石,重新修建;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。
西湖作为福州特色的古典园林,湖体是众多美好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,形成和谐的水景观,水是城市灵气和美的载体,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,也可兼顾城市排涝安全。
西湖建设与现代水系治理思路不谋而合。统筹考虑水安全、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、水景观和水文化诸方面。
城市有水,便有了灵气,西湖作为拥有1700年历史的文化遗产,赋予了福州城独特的水环境、水文化。古人采用湖体调蓄,滞蓄洪水的思路,值得当代福建水利工作者学习借鉴。
林则徐修浚福州西湖的史实澄清
精彩摘声:福州西湖处于自然低洼地带,人工开凿而成,它与东湖、南湖、北湖共同起到蓄水防洪、溉田的作用,是福州西北重要的水系和水利工程。随着东湖、南湖的淤塞,西湖的作用更加明显,地位有所提升,但同时也存在淤塞的隐患,历朝修浚,就是要保护这一重要的水利工程。道光八年至十年的修浚,是福州西湖的一次大的修浚,筑石堤使西湖的界址清晰,避免了被侵占而淤塞的危险,今天西湖是福州的一大景观,他的美丽得益于道光年间前贤的努力,其中就有林则徐的功劳。今天讲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。林则徐189年前,就为我们做出了表率。他写诗作文赞美家乡湖山的美丽,为后人留下一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,其对当世的现实意义和对后世的教育、示范意义,无疑值得称道、赞美。今人为有这样的湖光山色而陶醉,也为家乡有这样的人物而自豪。
林则徐以禁烟著名,他还有多方面的历史贡献,治水就是其中一项。我觉得无论是治水、赈灾,还是漕运、禁烟,林则徐亲力亲为,认真办事,廉洁奉公,都是一份可以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。“朝往夕归”是他修浚小西湖勤勉的写照,士绅推荐是他声望所致,大吏信任说明了他的能力,而调查结果更是他廉洁的证明。修浚福州西湖在林则徐一生中算不上大工程,但这一事件留下的精神、人文财富是值得发扬光大的。
林则徐疏浚西湖意义深远
精彩摘声:疏浚西湖在林则徐的一生中,是件小事,特别是它在林公入官场没几年发生的事,但这件小事确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走向。此后的林则徐,经历了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人生高点,也沉积到“戴罪立功”发配新疆的人生谷底;得势时他没有狂妄,失势时他没有消沉;他始终高瞻远瞩,精神饱满地在追求“上筹国计,下恤民生”的理想道路上奔走,疏浚西湖的方向意义特别深远。
从水利的角度讲,疏浚西湖是个非常小的工程。作为水利大家,林则徐一生从事并取得成功的水利大事不计其数,疏浚西湖之所以在他的水利功绩中不可或缺,总要书上一笔,是因为它标志着林则徐为了社会的昌盛,为了人民的利益,份内的事要做,份外的事也要做;他不计个人得失,不惧豪强诬告,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事,他的一生就是这么认真做事的一生,所以疏浚西湖的标杆意义格外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