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林则徐纪念馆,穿过仪门,后侧柱子悬挂木刻楹联一副,上联“定而后能静”,下联“言之必可行”。上款为“林则徐集四书句”,下款为“谢义耕书”。谢义耕(1911—1986),号二无,福州市水部龙庭境人。精篆、隶及篆刻,篆书瘦硬有神,隶书以浑朴藏锋胜;篆刻苍朴遒劲,得汉印神韵。曾任福州市画院画师、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理事、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。
“定而后能静,言之必可行”为林则徐集《四书》的自勉联。上句是出自于《礼记·大学》中的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。”下句出自于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”上联的含义是,有了确定的志向,然后才能心静不乱。下联的含义是,所说的通理成章的话,就一定可以行得通。对联强调动与静都有一定的标准,教育人们动静有所遵循。
林则徐四岁启蒙读书,七岁便能作文,十三岁应府试第一,十四岁补弟子员,父老相传有神童之誉。据郭白阳《竹间续话》云:“闻林公则徐幼时过显者家,某见公气宇非凡,试出对云:鸭母无鞋空洗脚,公应曰:鸡公有髻不梳头。显者知其必贵,乃令伴诸儿读,时仅十二岁也。”酷爱读书的林则徐自幼聪慧过人,他留下的多副对联也都是从书中所悟,“定而后能静,言之必可行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不忘读书,也是林则徐对子女最好的一种言传身教。在为官三十年的时间里,林则徐手不释卷,“在官时无日不读书,暇手一编,数十年寒署不辍”,即使被贬戍新疆伊犁,也坚持载书二十箧,携带“数千卷”。同时他也通过书信关心与教育子女多读书,莫荒废学业,不断为他们灌输为人处世之道、爱国为民之情,以身体力行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
撰稿:林念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