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,强化广大群众反腐倡廉意识,在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,4月10日,由中共福州市纪委、福州市监察局主办,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,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、各县(市)区纪委、监察局、各县(市)区文体局承办的“壁立千仞无欲则刚――林则徐廉政事迹展”在市林则徐纪念馆左海厅开幕并将同步在各县(市)和马尾区巡回展出。展期至4月30日,免费向公众开放。
林则徐(1785-1850),字少穆,晚号�r村老人,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。中华民族英雄、世界禁毒先驱,中国近代“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要求“继承、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,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,学习他‘开眼看世界’的开拓精神”。林则徐的一生,始终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,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,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,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。今年恰逢林则徐诞辰230周年,举办“林则徐廉政事迹展”正是对林则徐最好的纪念。
展览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,以林则徐的一生所体现“贫贱不能移,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”的人格精神为主线,围绕林则徐毕生身体力行的“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”的崇高道德准则,充分展示林则徐四大部分的勤政廉洁事迹,即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;言从法随、兴利除弊;治水赈灾、平反冤狱;廉洁自律,垂范后世。本次展览主题鲜明、内容丰富,意蕴深刻、富于启迪,不仅多层次、多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现了林则徐的廉政事迹,还深入挖掘了林则徐廉政思想的精髓,充分发挥英雄人物思想引领、教化引导和精神激励作用,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文化氛围,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。
林则徐一生为官四十年,历官十四省,所至之处,无不关心民瘼、勤于政务、兴利除弊。“在官无日不治事,无日不见客,亦无日不亲笔墨”,“一切谳牍,皆出亲裁,不肯稍有假手”,而且经常“昧爽视事,夜过半方息”。林则徐改革科举、整顿吏治、理漕赈灾、发展农业、兴修水利、禁烟抗英等,“无一事不尽心,无一事无良法”,“所莅治绩皆卓越”,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之一。
1834年至1836年,林则徐在江苏大办水利工程,躬身力行、一丝不苟、席不暇暖,“民间望沾水利”的迫切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。
在疏浚刘河、白茆河期间,为防止官吏督办失责和从中贪污,林则徐经常亲自前往工地查勘。他从吴家坟港口查起,一直查到海口拦坝,整整花了一天功夫。接着,他又查勘白茆河工地,到了海口,看到潮势很猛,建议筑现。在查勘过程中,林则徐非常仔细,将工段两岸的所有“树石、桥梁、步头”一一锲上暗记,以备日后检查工程质量。白茆河、刘河相继浚通河身后,林则徐亲自前往过目验收。他根据预先暗锲的标记,“有偷减率略不如式者,察出补复,其尺寸符合,或过深者,而一览而得,或奖或斥,人人惊服”。正如钱宝琛(字伯瑜,1785-1859)当时所描述的“则徐每坐小舟,数往来河中,察勤情,测浅深,与役人相劳苦,不烦供亿”。
刘河、白茆河诸水的疏浚,促进了江南农村经济的恢复,江南农民十分感激。林则徐阅视两河时,村民多设香案,欢迎于道。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李彦章还评价林则徐“用心远继海忠介”,把他比拟为明代的海瑞。
1836年,林则徐疏浚上海蒲汇塘,他勤政善察,注重实际,事前规划、事后验收,始终亲自过问,这多少减少了偷减、侵蚀等弊端,所兴办的工程符合“工归实在,利济农田”的要求。
林则徐一生治水遍布大江南北,在闽豫鲁苏鄂等地留下了众多治水遗迹,由于他认真负责的实干精神,所经办的水利工程往往都能圆满地完成。即使是堤外的料垛,林则徐也要详查验收,道光皇帝称赞他办事得力“向来河工查验料垛,从未有如此认真者”,又说:“动则如此勤劳,弊自绝矣。做官皆当如是,河工尤当如是。吁!若是者鲜矣。”
在清朝贪污腐败横行的官场里,林则徐出淤泥而不染,始终严于律己,处处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廉洁的作风,“所至之处贪官墨吏望风解缓”,深受百姓的崇敬与爱戴。
道光十八年(1838),道光帝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。根据中山大学茅海建教授的分析,清廷主持禁烟的人选标准是:这个人必须是公正清廉、办事认真、有一定地位、能够破除官场旧习而起衰振弊的民事长官,林则徐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1839年1月,林则徐启程前往广州,他从良乡县发出《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》。钦差大臣本是代表皇帝完成特殊使命的要员,按封建社会的常规,其礼仪、排场仅次于皇帝出巡,然而林则徐却在这道传牌中指出:(一)此次外任出差,肩负禁烟重任,与以往部院大员不同,“并无随带官员、供事书吏,惟顶马一弁、跟丁六名、厨丁小夫共三名,俱系随身行走,并无前站后站之人,如有借名影射,立即拿究”;(二)沿途费用由自己支出,随行人员不准沿途索取,沿途州县不准迎送,“其夫价轿价,均已自行发给,足以敷其食用,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,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迎接”;(三)沿途不许请客送礼、大吃大喝,“所有尖宿公馆,只用家常饭菜,不必备办整桌酒席,尤不得用燕窝烧烤,以节糜费”;(四)严禁收受红包馈赠、暗中行贿,“随身丁弁人夫,不许暗受分毫站规、门包等项,需索者即须扭禀,私送者定行特参”。最后,林则徐强调沿途各州县、驿站官吏务必严格遵守,否则定将严办。
1839年3月10日,林则徐到达广州后,第二天便在钦差行帧越华书院门口悬挂两张告示,明确规定“所有随行人员,不许擅离左右,其派在行辕之书吏,即于公馆内给予伙食,不准借端出入。……公馆一切食用,均系自行买备,不收地方供应;所买物件,概照民间时价给发现钱,不准丝毫抑勒赊欠。”一道传牌,两张告示,充分地体现了林则徐绝不苟同于贪官污吏的正派作风和严肃态度,使洋商和外国侵略者望而生畏,而广大民众则群情振奋,争相传告。
1839年3月18日,林则徐会同邓廷桢、怡良,突然在钦差行辕传见十三行洋商。这些洋商暗中帮助外商走私鸦片、走漏白银。钦差大臣的传讯,使他们顿觉灾祸临头,个个胆战心惊,恐惧非常。洋商头目伍绍荣看到事态严重,狠下心,主动陈述“愿以家资报效”,妄图用巨额行贿解脱。林则徐对此更加愤怒,曰:“本大臣不要钱,要你脑袋尔!”当场将伍绍荣等斥退。伍绍荣见林则徐禁烟态度如此坚决,只好匆匆向外商传达“收缴鸦片”的谕令。对于林则徐的刚正清廉,连当时敌对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:“林钦差的手从来没有被贿赂玷污过”,在中国的政治家中,这种情形是闻所未闻的。林则徐的这种廉洁、睿智、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的作风,堪称“清廉”的楷模。
林则徐一生两任钦差大臣,担任过盐运使、布政使、巡抚、总督等职,官至从一品。然而,多年位居高官的林则徐几乎没有多少积蓄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)在西安时,林则徐将平生所积的价值三万余两的田产分给了三个儿子,并嘱咐儿子“产微息薄,非俭难敷,各须慎守儒风,省啬用度”。晚年,林则徐由于银两不足,无法在京城买房,只留家乡文藻山住屋作为归乡之所。曾国藩给其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,不无感慨地说道:“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。督抚二十年,家私如此,真不可及,吾辈当以为法。”在所谓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的年代,林则徐多次担任官吏们羡慕的肥缺,最后竟只有如此身家,其清廉可见一斑。